
黃先生名下有一塊位於桃園新屋的土地,多年前搭建鋼構鐵皮屋做為自住空間,未經正式建照與建物登記,但屋內水電齊全,生活早已習慣。
近期因故急需資金,向銀行申請土地貸款,卻處處碰壁。
因為建物未作保存登記、無合法使用權,無法將鋼構屋納入擔保品,風險高、若進入拍賣程序,還必須處理建物的問題,因此銀行拒絕承貸,願意承作的民間機構也極為稀少。
眼看貸不到足夠資金,黃先生幾乎考慮出售土地,但決策前,他看到禾基好貸,聯絡請顧問諮詢。
經過專業評估,確認土地交通便利、使用明確、加上建物結構良好,最終順利核貸180萬,幫他渡過危機,也保住安身立命的地方。
目錄
台灣許多民眾擁有農地或建地,早年因無建照、未報請登記,導致土地上雖有建物,卻在不動產系統中呈現「有地無屋」。
常見狀況包含:
這類房屋雖已實際使用多年,但在法律上屬於「非登記建物」,不僅產權模糊,在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申請貸款時,無法作為正式擔保資產,只能依照土地價值進行評估。
對銀行而言,若土地上建物未登記,會出現以下審核障礙:
即使申貸人已居住多年、房屋結構良好,銀行在法規與作業標準限制下,仍無法提供額度或利率,僅有拒貸一途。因為情況複雜,民間機構一般也不承作此類物件。
不同於銀行及一般民間金融機構,不承作有土地但建築物未登記的物件,融資企業有專屬的方案,可為「有土地及建物,但建物未登記」的案件進行核貸。
通常會有下列流程:
只要土地坐落地點良好,如鄰近市區或交通幹道、使用用途明確、借款人還款能力充足,即有機會取得合理貸款額度。
辦理此類貸款,不需要申請人先去補辦建物登記,流程如下:
應備文件包括:土地權狀、身份證明、簡要用途說明,視情況提供地籍圖或照片佐證。
市場上不少業者針對類似這樣的特殊物件,收取高額利息或不合理手續費,申辦前務必確認:
禾基好貸作為政府合法立案的融資企業,提供專業且合規的貸款評估流程,即便土地上無登記建物,也能協助取得資金,不必賤賣資產或尋求非法管道。
許多民眾對於「明明我有住屋,為什麼銀行說我沒房」感到困惑,以下是關鍵法規與實務原因:
《土地法》
因此建物未登記,就不具「法律上的存在」,不能設定抵押。
《建築法》
銀行視此類建物為「風險資產」,不具估價或抵押價值。
《不動產估價規範》(內政部公告)
行政函釋(財政部、金管會)
實務重點:
雖然民眾自住多年、結構完整,但法律上「沒登記=沒存在」,銀行不敢輕易核貸。若有貸款需求,可尋求合法融資企業協助,透過現場評估與彈性方案,仍有可能取得週轉資金。